中国雕塑家殷小烽作品
韩国景观雕塑作品
韩国景观雕塑作品
韩国景观雕塑作品
韩国户外作品
韩国户外作品
本次交流展作品
韩国雕刻家协会副会长金永元作品
白南准作品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与韩国雕刻家协会会长金永元签订合作协议
9月初,暑热时节刚刚退去,韩国的气候已近清爽。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教授带队的中国雕塑学会一行十余人飞抵了友好邻邦韩国首都首尔,展开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所到之处,受到了韩国雕塑界同仁空前的热情接待。
我们怀着对邻邦的雕塑艺术界进行深入了解的期盼,亲身感受到了这块美丽的半岛上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及韩国同行的深情厚谊。中韩两国世代友好,人文相近,在文化传统上颇有渊源。有关韩国的历史,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过许多记载。《明史·朝鲜传》中曾这样描述:“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中韩两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中国的儒学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经传入朝鲜半岛,对于高丽、新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朝鲜半岛各国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吸取儒学,包括朝鲜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都曾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新唐书》中曾记载道:894年高丽、新罗等地在长安的留学生已达到了105人。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天文历法、医学、印刷术、《左传》、诸子百家等典籍通过这些留学生传入新罗,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朝鲜半岛上的人民也以创造性的精神学习发扬并发展了唐朝传入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丰富了东亚以及世界的文明。
此次中韩雕塑交流展在坐落于首尔的现代艺术中心举办。位于繁华区域的两层展厅,展出了中韩两国雕塑家们的近200件精品之作,为艺术家们架起了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这些富于文化意蕴与当代气息的作品,既彰显了两国艺术家不同的文化身份,也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通过这次展览,中国雕塑家们领略到了韩国当代艺术的创作面貌。韩国雕刻家协会会长金永元被公认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引力-非引力》系列是金永元在韩国雕塑史上引起轰动的作品。该系列以“空间雕塑”的概念代替了传统雕塑的写实造型语言。艺术家没有按照现实主义的造型手法塑造生动翔实的形体及情态细节,而代之以不动声色的人形剪影,将丰富的情感掩藏于“空白”的面目下,颇像橱窗里面无表情的人形模特儿。《引力-非引力》系列是金永元在造型艺术领域中进行的大胆尝试。在被冠以“现实主义”甚至“超现实主义”的标签后,金永元将扎实的造型语言功底与当代文化语境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对雕塑艺术“负空间”的探索。韩国雕刻家协会副会长申银淑女士的作品将两种颜色的石材穿插镶嵌,光滑的表面透出淡淡的光泽,融合了女性特有的柔美细腻和石材的冷静坚毅。韩国著名雕塑艺术家韩镇燮的石雕作品将坚硬冷漠的石材赋予温情、诙谐和童趣,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解读出作者对生命、生活以及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爱意。韩镇燮的作品以小动物和人物居多,作品的尺度强调了艺术与人的亲近感与参与性,在首尔的很多雕塑公园都可以见到他的佳作,给首尔的公共环境注入温馨与友爱的气息。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的作品《咏蛙》在造型上借用了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造型元素和审美理念,同时吸取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处理手法,使东方和西方的艺术语汇在作品中得到完美的契合。作品的空间构成强调气韵生动,尽管这件作品体量不大,但可以管窥曾成钢艺术创作的一贯风格,即大气、雄浑、富有张力,给人一种气宇轩昂、咄咄逼人的气势,充满王者风范。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殷小烽教授的作品《喇嘛No.5》是近年来的新作。殷教授出于对神秘的西藏文化的向往,曾远离都市的纷扰深入藏区。在那里,殷小烽感受到弥漫在雪域高原中无处不在的宗教力量,特别是西藏的神职人员喇嘛对尘世的漠然和对信仰的执著深深打动了他。殷小烽以写意的手法,在浮雕平面上叠加勾勒出喇嘛的朦胧形象,既浑然一体,又神态各异,画面充满涌动感,层次清晰精到。在压缩的平面中可以感受到庞大的僧众群体在朝圣的路上涌动的壮观场景,斗方之间承载着民族历史的悠远与博大。
此次展览的举办源于2008年在中国长春举行的国际雕塑大会。会上,各国雕塑家就全球化与地域性的文化问题,以及当代雕塑艺术发展“同声传译”,展开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也为这次展览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艺术家代表中的曾成钢、景育民,韩国艺术家代表申银淑等都在会上发表了演讲。此外,作为展览主办者之一的殷小烽教授,也为中韩雕塑交流展的实现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促成了中韩艺术家们的进一步交流。
在首尔的行程中,中国艺术家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韩国的本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互共存的强烈特征。韩国的当代雕塑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文化的“民族情结”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民族的爱国情怀,对文化产生的强大辐射力,转化为对文化发展的本能责任感。因此,形成了韩国当代艺术中对东方意境的独特追求,这一点使我们既不感到陌生,又感到钦佩。其次,对材料感与制作性的追求,是韩国当代雕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他们强调雕塑的工艺制作,多表现在材料语境与物理状态的深入挖掘与调动,相较于我们的作品而言更具有工艺性。在表现语言上,我们则显而易见地呈现出了鲜明的学院派背景,在塑造技法上比较娴熟。但是在材料语言表现方面,稍显单调。至少在这次展览上,由于作品数量上相对较少,体现得不尽充分。中国雕塑家的作品中强调叙事性与绘画性,对于其中承载的文化问题思考较为侧重。这方面相对而言,韩国艺术家们的创作思考方式则较为单纯。这次展览,韩国的参展艺术家年龄跨度较大,人数众多,可以说是一次韩国当代雕塑的全面呈现。由此可见他们对于这次中韩两国雕塑艺术交流展的重视程度。
除了架上作品之外,这次韩国之行使我们印象尤深的,则是首尔的公共艺术、城市雕塑,以及整个城市的文化生态。首尔的当代雕塑艺术公园,可以说是这个城市中一个重要的文化亮点。首尔拥有如奥林匹克雕塑公园、现代艺术博物馆雕塑公园、GANA艺术公园、城南雕刻协会公园、雪峰公园等集规模与艺术水准为一体的知名雕塑公园。这些雕塑公园不仅为首尔这座城市聚集了许多当代雕塑精品,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的资源与品牌,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奥林匹克雕塑公园。这座公园作为第24届汉城奥运会(1988年),韩国展示自身当代文化的重要窗口,曾表现了韩国对于世界的文化态度,也承载了他们的时代梦想。时光荏苒,如今这里的生态环境保存依然完好。游人如织,雕塑艺术与体育文化的联姻,不仅延续了体育精神的生命力,同时也使这些在绿野仙踪中的艺术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回味久远的精神享受。而这座城市也因为这些作品,而平添了许多恒久的艺术气息和城市魅力。
木兰美术馆是一个占地很小的户外美术馆,它坐落在闹市中的一方绿地之上。这座美术馆的特色,既体现了韩国园林的特征,又融汇了中国园林的意境,整个美术馆体现出一种精致、闲逸的意蕴。这里的主人是一位气质高贵的女企业家,她在这里精心营造着心目中的理想境地。在别致的现代园林设计中,融入公共艺术的理念,使许多雕塑精品与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这里既有学院气息浓郁的写实雕塑,又有颇具时代感的抽象艺术,以及融合了多种材料和艺术语言的装置作品。孩童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嬉戏于绿茵之上,欢快的笑声回响在艺术的怀抱之中,构成一幅动人曼妙的画面。
除了大规模的雕塑公园之外,首尔还拥有一些小型的艺术园区。海太饼业集团的生态园,就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这个企业提倡的发展理念,就是自觉地将绿色食品与健康理念相结合,创造艺术化的生活。他们经常通过开展一些雕塑比赛,来陶冶员工们的艺术情操,甚至于在每个办公区中,都摆放着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构思奇妙,以独到的表现方式呈现着他们对于生活与艺术的理解与自信。在他们的生态园中,这种绿色生态的理念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延续与释放,一些优秀的大地艺术以及互动性作品,使这里成为充斥艺术与生活梦想的乐园。在这里,生活与艺术的疆界被淡化,体现着后现代文化精神。
韩国的当代艺术生态发展,也颇具特色,关于这一点,我们在GANA艺术公园和艺术家基地有了很深的体会。韩国在推进艺术新生力量上主要是发挥民间力量,即依靠一些大的企业财团的支持。GANA艺术中心主要是以企业财团资助的方式运作,这里有艺术家基地与户外美术馆等环境设施,一些有前途的青年艺术才俊由企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与生活条件,以有组织的方式培养艺术家并负担这些艺术品的市场推介。在这种机制下使艺术家们可以衣食无忧地专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现在,已经有很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如Yoo Young Wun利用纸屑堆积而成的迈克·杰克逊肖像、奥巴马肖像;再如崔泰勋使用焊接、锻造工艺创作出的兼具装饰感和艺术性的装置作品等。在艺术家通过财团资助和推广获益的同时,企业也在艺术品的销售当中获得回报,使企业利益与文化发展之间呈现出良性的循环,艺术市场的潜力也得到最大的扩展。
此次赴韩交流展览与访问,使两国的雕塑艺术界通过这个机缘实现相互沟通与提升。作为中韩雕塑界的首次高端历史性会晤,意义非凡。特别是中韩雕塑艺术合作协议的签订,为两国雕塑文化的交流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之上的共同合作,逐渐将其他的周边国家也纳入到这一紧密交流的环节之中,实现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战略性合作。通过长久的学术交流、对话,共同构成东方文化阵营,确立亚洲艺术家的文化自信与话语地位,实现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使亚洲文化迈入共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中韩两国雕塑学会将携手亚洲艺术同仁步入美好的未来。
(景育民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